如果說白楊步道是太魯閣步道中小幫手最喜歡的步道,
那此生必走的步道一定非台灣最原味的天空步道-「錐麓古道」莫屬拉!
錐麓古道合歡越嶺古道殘存遺跡,為太魯閣國家公園內唯一的史蹟保存區,
是早期太魯閣族各部落間的連繫要道。
因地理環境及安全因素,錐麓古道歷經多年修復,
開放西自慈母橋,東至燕子口、錐麓吊橋路段,全程共計10.3公里
(慈母橋-錐麓駐在所-斷崖駐在所-錐麓大斷崖-巴達岡二號吊橋-巴達崗駐在所-燕子口);
但受地質因素及安全考量,目前僅開放錐麓吊橋至斷崖駐在所(東進東出),約3.1公里。
(小幫手是2012年去的,幸運了遇上步道剛修復可走完全程的機會)
早上約8:00左右,我們一行人從步道西口進入,
沿著立霧溪支流荖西溪而上步行,一會兒繞過巨石、一會而穿越石縫,
讓人有種森林之王泰山的錯覺;
穿過巨石後緊接而來的,是約1公里的急升坡,
還好小幫手小時有練過,咚咚咚咚地向上攀爬,
不一會兒的時間就到了上頭的山洞,穿越洞後便是平緩的步道。
步道的兩側則滿布著原始叢林,時不時從林縫中望外看到峽谷景緻,
山壁雜草叢中,不僅可見早期擋土的石砌坡崁,還可看到多種高海拔植物
(據說是因為陡峭山壁,山壁上方的植物掉落而生根);
在錐麓駐在所稍作休息後,便前往午餐用餐地點-斷崖駐在所。
在享受森林野餐後繼續東行,就是期待已久的錐麓大斷崖,
其位於位於流芳橋和錐麓吊橋間,為立霧溪切穿三角錐山東南稜,
而形成的高聳直立斷崖,步道則是在裸露的斷崖中橫切而過,
總長度約500公尺,高約1200公尺,路寬約90cm,
走在步道上不禁讚嘆,嘆眼前居高臨下的美景、嘆古人鑿路的艱辛,
探腳下的萬丈深遠,難怪人云,
「昔日行至大斷崖,人人均捫壁蟹行,自始至終不敢交談」,
說錐麓古道是台灣最美、最自然的天空步道也不為過!
結束了此行的精華路段後,緊接而來的是無止境的下坡路段,
經過巴達岡二號吊橋(上圖),走著走著,看見兩根石柱聳立在廣場中央(下圖),
巴達崗駐在所(下圖)是太魯閣族的傳統部落,
太魯閣族語譯為桂竹,亦有突擊戰地的意思,
舊時設有警官所、交易所、衛生所、教育所,
從廣大地基遺址中,可想像當年聚落的密度與規模。
最後,過了錐麓吊橋(下圖)就到了古道的燕子口端出入口。
走在沉寂百年的古道中,也許因為總量管制的關係,
少了喧囂,走起來心也特別的平靜。
建議要走錐麓古道的旅人們,最好一早就入山,
因為山區氣候多變,常常中午過後就雲霧繚繞,
太晚上山就看不到令人驚心動魄,腳底發麻的太魯閣峽谷嚕!
別忘了到台灣國家公園入園入山線上申請服務網,事先申請入山許可登記。
好好工作.好好旅遊.好好生活@花蓮民宿薩爾茲堡